本报讯(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朕)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能源工作被提到重要位置。报告提出,要“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。”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和安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世界主要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能源安全和能源国际合作战略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守牢能源安全底线,保障能源的“饭碗”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前提下,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能源国际合作,推动共建绿色“一带一路”,以能源国际合作形成的“新格局”促进“新发展”。
能源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,能源问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。“在国际合作中,应该加强能源战略研究,加强能源基础研究以及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融合。”刘中民委员进一步提出,加强氢能、储能、核能、智慧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,与国外相关优势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,通过技术合作与经验借鉴,主动融入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网络,推动我国自主优势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输出。
2021年,我国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点内容,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,持续造福了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各国人民。刘中民委员建议,以“一带一路”为依托,深化能源国际合作。比如,积极发挥“一带一路”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优势,进一步加强与对接的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各领域的深度合作,开展政策交流与协调、科技创新合作、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等。推进“一带一路”科技创新行动计划,积极发挥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作用,推动“双碳”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,为实现全球“碳中和”总目标贡献中国智慧、中国力量。探索我国优势能源技术与成套化装备及资金沿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输出模式。
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能源话语体系,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。”在刘中民委员看来,可以加强与国际能源署、二十国集团、国际能源论坛等组织的合作,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。强化中国作为主要创建者的上海合作组织、金砖国家、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,建立能源命运共同体,积极融入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改革进程。通过优秀学者加入国际组织,持续培育和推动多边科学计划等方式,参与构建能源领域国际测算方法和标准的制定,提升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,为我国建设能源强国提供战略和舆论支撑。